逆旅人

夫天地者,万物之逆旅;光阴者,百代之过客。而浮生若梦,为欢几何?

鸠摩羅什

本文内容摘自纪录片《河西走廊》,笔者挑挑拣拣,攒成一篇,希望能引起读者老爷们对于这部纪录片的兴趣。


       從公元2世紀到3世紀,羅馬、安息、貴霜和漢帝國四足鼎立、緊密聯係,使得橫亙東西的絲綢之路全面繁榮起來。在這條道路上,馱着絲綢、寶石和香料的商隊往來不絕,同時還有懷着崇高信仰的僧侶,他們不畏艱辛,致力于將佛教的真諦傳播到世界各地,而佛教真正大規模進入中國的時候恰逢中原大地正處于最黑暗、最混亂、最血腥的魏晉南北朝時期,鳩摩羅什就是由西方進入河西走廊的那些僧侶中的一位。他是中國佛經繙譯史上公認的第一大家,他自西而東的旅程不僅推動了整個漢地佛教的發展,甚至影嚮到我們今天的語言生活。

        鳩摩羅什生于西域龜兹國,他的父親是從印度遷徙到西域的貴族後裔,母親是龜兹國王的妹妹。他7歲開始便跟隨母親篤信佛教,一同出家,12歲的時候就已經能够開壇講法,他的名聲逐漸傳播開來,因此西域許多國家都邀請他做自己的國師,但他毫不動心,後被龜兹王譽為國師。此後,他的名聲又從西域傳到了中原,便被占領了涼州的呂光當成了戰利品,從龜兹帶到了河西走廊。據《高僧傳》記載,呂光曾強迫鳩摩羅什娶龜兹公主為妻,每次出門還派遣士兵看管他。這樣失去自由的生活持續了整整17年,但他忍辱負重,為了能在東土弘揚佛法,便從他身边的士兵開始傳法。他一邊傳法,一邊學會了很多中國方言,這使得他對中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,也為他以後的譯經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础。

        公元401年,后秦國君姚興對鳩摩羅什百般景仰,為了將他據為己有,派遣10万大軍討伐涼州,才終于將他迎到長安。這一年,鳩摩羅什已經58歲了,他擺脫了涼州的半囚徒式生活,成為了后秦的精神領袖。姚興篤信佛教,于是在長安建造了逍遙園,作為鳩摩羅什說法的場地,而每次開講都有數千人到來听講,他必在其中。鳩摩羅什見姚興如此推崇佛教,便趁機提出了重新譯經的宏大計劃,姚興十分贊賞他的建議,便立即為他開闢了譯經場,并選派了800名僧人配合他的工作。

        為了還原佛經的本來面目,鳩摩羅什在弟子們的配合下,首次對佛教的全部關鍵詞匯都給出了詳細、精准、深入淺出的解釋,并通過對語言的卓越理解,將印度佛經繙譯成優美的漢語經典。鳩摩羅什的譯經觸及了佛教浩繁經文的各個方面,他的譯著大部分成了中國佛教各宗派立宗的經典依據,使得佛家可以在理論基础上與儒家和道家并立,成為中國三大思想體係之一,中國佛教因他的出現而面貌一新。雖然鳩摩羅什繙譯的是佛經典籍,但他的影嚮卻超出了佛教的範圍,他創造出的漢語詞匯直到今天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,豐富了我們的精神世界。

        公元413年,70歲的鳩摩羅什在逍遙園圓寂,一千多年後武威的鳩摩羅什寺依舊供養着他的舌舍利,這座塔成為他在河西走廊17年沉思默想歲月的見證。在他之後,佛教文化在河西走廊盛行起來。從西涼開始,各地紛紛大規模開鑿石窟、建造佛像,如武威的天梯山石窟、張掖的馬蹄寺石窟、敦煌的莫高窟、瓜州的榆林窟等等。在這條1200公里的通道上,佛教石窟連綿展布,構成了龐大的石窟藝術群,河西走廊也因此被稱為“石窟走廊”。盡管頂禮膜拜的時代早已遠去,但不朽的岩石卻賦予了佛像們一種接近永恒的氣質,讓千年後來此觀光旅遊的人們依然能感受到超然物外的沉靜與智慧。


评论

热度(2)
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